程务挺与程咬金的关系(程咬金是什么关系)

抖店动销抖店体验分提升抖店任何业务可添加微信:ad07668

1949年9月7日晚上10点,北京火车站显得异常热闹。毛主席要在这里迎接一位特殊的客人,他正是:原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周总理、朱老总、聂荣臻、黄克诚等100多名党政军领导的陪同,无疑证明:这是一场超高规格的迎接仪式。早前,曾有人不理解:不就是一个起义了的前国军官员吗?就算他资格再老,毛主席也没必要亲自去接!对此,主席说了这样

1949年9月7日晚上10点,北京火车站显得异常热闹。

主席要在这里迎接一位特殊的客人,他正是:原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周总理、朱老总、聂荣臻、黄克诚等100多名党政军领导的陪同,无疑证明:这是一场超高规格的迎接仪式。

早前,曾有人不理解:不就是一个起义了的前国军官员吗?就算他资格再老,毛主席也没必要亲自去接!

程务挺与程咬金的关系(程咬金是什么关系)

对此,主席说了这样一句话:“难道你们的朋友来了,你们还叫别人去接吗?”一句话,让所有人无法再说什么。

此后,北京各大报纸,都刊登了毛主席迎接程潜等湖南代表的情形。遗憾的是,火车站里另一个人的存在,似乎被各大媒体“忽略”了些。

此人名叫程星龄,他是程潜同族的弟弟,此次他是跟着大哥一起进京的代表之一。

程星龄比程潜小了18岁,论资历,他确实比大哥低了不少,但他也曾先后担任国民党广西省和福建省政治顾问。而且,在程潜、陈明仁两位将军的起义中,程星龄发挥了重要作用,自己也成了国军起义将领之一。

此后的中南海欢迎宴,程星龄也参加了。只是,与早前在火车站一样,他始终没有找到机会跟毛主席多说几句话。

直到全国政协开会的前一天,程潜匆匆由中南海回到下榻的北京饭店。一进饭店,他就“神神秘秘”地拉着弟弟程星龄,告诉他:

“星龄呀!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的大同学要单独见见你这个小同学哩!”

一句话,把程星龄说懵了:谁是大同学,谁又是小同学?他赶紧问:“看您高兴得与我开起玩笑来了!到底怎么回事?”

程潜见他不懂,便大笑道:“毛主席说你是他一师的同学,他都没有忘记你这个小同学,你倒忘了他这个大同学!”

程星龄这才明白大哥的意思,连连叹:“岂敢!岂敢!”

严格意义上来说,程星龄和毛主席从未同过班。毛主席原是湖南一师8班4级的,在学校属于“大名鼎鼎”的人物;而程星龄则是15班1级的,他当时才17岁。两人一个是高班,一个是低班。相当于,一个是学长,一个是学弟。

程务挺与程咬金的关系(程咬金是什么关系)

再三确认毛主席真的要见自己后,程星龄兴奋极了。随后,他做了一件让程潜没想到的事:

他打开从湖南带来的手提箱,拿出了一本小册子。看得出来,这本册子有年头了,纸张已经发黄,四角也有些破损了。

程潜凑近来一看,原来这是一本旧同学录。程潜翻开这本同学录,在第10页上发现了一个名字:毛泽东。他,惊讶不已。

程星龄见大哥如此惊讶,便又把同学录翻到第26页,指了指他自己的名字。细细算来,这本同学录已经保存了30多年。而程星龄早前,居然一直都没有跟他这个当大哥的说起过。

程星龄不说,当然是有原因的。他很不好意思地告诉大哥两个信息:

其一,自己年轻时之所以会珍藏这份同学录,是出于对杨昌济、徐特立等老师的敬仰。那时候的他,不可能预计到第10页上的那位学长,将来会带领中华儿女建立新中国。

其二,他这次之所以把同学录带到北京来,确实是想找机会给毛主席看看,但他又有一个很大的担心:怕有高攀人家之嫌。毕竟,人家现在是主席,而自己在起义前还是个国军将领。

按照程星龄的逻辑,如果主席此次没时间见他,他便准备把同学录带回湖南,不公开。但眼前,突然有了这么一个机会,程星龄便同大哥打商量:

“你说我这同学录带去好,还是不带去呢?”

程潜与毛主席相交数年,早已引为知己,他赶紧说:“带去,带去,保存几十年了,也不容易!”

一本同学录,记录了一段历史。

程星龄原以为这只是他个人的珍藏,却不曾想到在接下来的见面中,这本同学录带给了主席多大的感慨!

对于那些老同学,世人记住了《沁园春·长沙》中的: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程务挺与程咬金的关系(程咬金是什么关系)

却鲜有人知道,那些让主席引以为傲的“同学少年”,很多都没有活到新中国成立。他们,是主席心里的一道伤。

本期,笔者要跟大家说的,正是1949年建国前夕的毛主席和程星龄的这次会面。这段尘往的历史,或许能让我们更了解湖南一师那群可爱的年轻人。

一:会面

很快,程星龄就带着那本发黄的同学录,来到了中南海丰泽园的菊香书屋

进入书屋后,程星龄开始细细观察。院子里没有字画、古玩等任何值钱的东西,只在路口摆了几盆无花果。进到办公室里,有一张很大的书桌,上面堆满了文件,几部电话摆在一个茶几上。

这样的陈设,让程星龄很是惊讶。早前,他不是没去过国军高官的办公室,那些摆设可比眼前这些要讲究太多了。

毛主席见程星龄进来了,放下手中的文件,满面笑容地迎了上去,握住他的手说:“小同学,请坐,你今天就在我这里吃午饭,我们好好谈谈!”

两人正式开谈前,程星龄便特意提到那本同学录,希望主席能看看。毛主席听说有这么个物件,赶紧表示:“带来没有,快给我看看!”

接过程星龄双手呈上的同学录,毛主席细细地翻看起来。也就是在这时,程星龄分明发现主席的表情,和刚才的满脸笑容完全不一样了。

他沉默了许久后,一边翻看,一边开始讲述他对哪些人还有印象。程星龄原以为,很多事只有他记得,不曾想毛主席的记忆力比他还好。

当翻看到老同学周世钊的名字时,毛主席凝重的脸色才舒展开来,他问程星龄:

“你在长沙与惇元有来往吧(周世钊字惇元)?最近我还收到由他领衔,一些老新民学会会员给我发来的贺电贺信呢?我和他不仅是同班同学,还盖过一床被子哩!”

程务挺与程咬金的关系(程咬金是什么关系)

程星龄当然知道周世钊,那是长沙学子的代表人物,他赶紧说:“惇元一直在我们母校任教,现为做了代理校长呢!”毛主席听到他这么说,马上表示要给周世钊写封信,要与他叙叙旧。

此后的谈话中,毛主席和程星龄说了很多事。但话题不管扯到哪,都始终离不开那些毛主席的老同学。

程星龄知道:有些人,有些事,主席从未忘记过。这些人,在当年的湖南一师,都是“风云人物”。

二:恰同学少年

1915年9月,长沙学界发生了一件不小的事:城区各中等学校的传达室门口,被贴上了一张张“征友启示”。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这则“启示”都是不同寻常的:

一来,它是用八裁湘纸油印的,洋洋洒洒写了几百个字,全部都是古典文体。书法更是了不得,全都是兰亭帖体。一看,就非寻常人能写得出来。

二来,内容颇有意思,大意为:今国处危机存亡之秋,特邀请有志爱国工作的青年组织团体,砥砺品行,储蓄才能,共同寻求救国之道。

三来,署名很有意思,落款为:二十八画生。同时,启示上还特意指出,如果谁有兴趣结识“二十八画生”,可以写信给第一师范附小的陈章甫老师,由他转交。

此事一出,自然引起了长沙师生的关注。很多守旧的“老夫子”们急了,当场就把征友启示给撕掉了。一些看热闹的学生们,则默默地猜测:这“二十八画生”是不是想借机找女朋友。

这样的猜测,可把湖南女子师范的马校长急坏了。他按照启示中的信息,找到了在第一师范附小教书的陈章甫,质问他:

陈先生,你怎么帮人做起找朋友、当媒体的事情来了!找朋友找到我们女子师范来了,这“二十八画生”是什么人?

陈章甫听马校长说完,笑了起来。原来,这寻人启示正是其好友毛泽东所写。

之所以会叫“二十八画生”,是因为“毛泽东”这3个字的繁体字笔画是28画。

见马校长不依不饶,陈章甫拍着胸脯保证:毛泽东是一个德才兼备的学生,目前正在湖南一师上学。马校长半信半疑,特意跑到湖南一师问校长武绍程。结果,一切如陈章甫所言。

程务挺与程咬金的关系(程咬金是什么关系)

这一年,毛泽东22岁,他太需要朋友了。两年前的春天,他考入湖南第4师范学校。同年秋天,4师合并进湖南一师,他被编入了八班。

他很穷,晚年的他曾回忆:“我在长沙师范学校的几年里,总共用了160块钱,里面包括我多次的报名费!”

他很渴望能借着“征友启事”,找到一些真正的朋友。很快就有五、六人前来“应征”做他的朋友,而后又有几十个人响应。从那时起,毛泽东的身边云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年轻人。

1918年4月14日,在岳麓山下,一个名叫“新民学会”的进步社团成立。那时候,没有人知道这十几个年轻人想干什么、能干成什么。但他们自己很清楚:这世道,该变一变了!

三:怎么能忘?

当这些年轻人,出现在长沙街头时,很少有人能说清:是什么让他们聚到一起。哪怕是到今天,仍然有近代史专家在讨论:

客观上说,他们真的很不一样。其中,有富家少爷,他们不用为生计担忧;有乡里来的穷酸秀才,一毛钱要掰成几毛来用。有年轻的“单身汉”,也有几个孩子的爹。

但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他们确实成了朋友。

要扬这世间的浊气,就一定会有牺牲。这一点,年轻的毛泽东清楚,朋友们也很清楚。他们的命运,又都如何?

在这里,笔者只讲3位:

第一位,蔡和森。

蔡和森和毛泽东一样,都是杨昌济先生的爱徒。杨老先生生前,曾特意写过一封信向友人推荐他们。他在信里说:

“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他说的“二子”,一为毛泽东,一为蔡和森。几乎从刚入湖南一师开始,毛泽东就和蔡和森成了挚友。

蔡和森出身书香,其母葛健豪,是彼时中国最有魄力的母亲之一。1918年,毛泽东生病,住进了蔡家的“刘家台子”。身体稍好一点,毛泽东便邀蔡和森一起去游历。

当时,毛泽东25岁,蔡和森23岁。俩人身无分文,只各带一把雨伞,脚上各穿一双草鞋,就要出门。

蔡母追在后面喊:“你们身无分文,在外生活怎么过?” 兄弟俩回答:“我们见人说话,遇事帮忙,给人家送副对联,别人就会给我们饭吃的!”

程务挺与程咬金的关系(程咬金是什么关系)

是的,这就是当年的毛泽东和蔡和森。或许你会觉得,他们多少有点儿太不现实。但在那茫茫黑夜与荆棘丛生的时代,得一知己,路程再远,又有何惧!

此行,他们走遍了洞庭湖区5个县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游历让毛泽东受益终身。

此后的多年里,他们既是兄弟、亦是战友。1927年8月,又是蔡和森极力主张让毛泽东进入中央政治局担任候补委员。他当着所有人的面说:“我了解毛泽东!”这一举动,给了中国革命一道光。

1931年,蔡和森因叛徒出卖被捕,终年36岁。毛泽东得知消息后,伤怀不已,他对人说:“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和森都做到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友情最终延续在他们的孩子身上。多年后,毛岸英和蔡和森之子蔡博,在苏联成了同学兼好友。一切似乎是一种注定,在那么多留苏孩子里,他们俩是关系最好的。

第二位是陈章甫。

陈章甫是浏阳人,比毛泽东小1岁,两人相识于湖南一师。他和毛泽东的关系,更像是“偶像”和“小迷弟”。他对毛泽东的钦佩,是同学里最深的。

因为结婚早,陈章甫和妻子毛秉琴,总是时时照顾着毛泽东这个“单身汉”。平日里,夫妻俩做了什么好吃的,总要把毛泽东叫来。他们的女儿,更是直接管毛泽东叫舅舅。

后来,毛泽东和杨开慧结婚的新房,也都是陈章甫夫妻俩帮忙布置的。可以说,当时两家人亲如一家。

程务挺与程咬金的关系(程咬金是什么关系)

1930年2月,陈章甫英勇就义,死前仍振臂高呼。终年,他才36岁。其妻毛秉琴便带着3个女儿,由长沙回到浏阳老家。自此,与毛泽东一家失去了联络。

此后,毛泽东曾无数次打听陈章甫妻女的下落,却始终不得。直到1951年4月,毛主席收到了一封来信。写信的是一位名叫陈文新的女大学生,她正是陈章甫之女。毛主席高兴极了,他没想到章甫兄后人仍在世,而且这么有出息。

高兴之余,毛主席给陈家寄钱、寄物,更曾多次接见陈文新。

陈文新也确实是好样的,1959年她放弃在国外的高薪,回到祖国任教,填补了我国多项空白,为中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根瘤菌菌库。2001年,她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第三位是何叔衡。

何叔衡考上湖南一师时,已经37岁了,比毛泽东大了整整17岁。

他早年中过秀才,本来在乡里是有差事在身的,后来实在看不惯衙门黑暗腐朽,才到了长沙。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很难想象:在那个年代,一个年近40的男子,会为了心里的一个“梦”,放下家庭,和一群与自己孩子差不多大的年轻人相知、相交。但这就是何叔衡。

与其他看上去阳光、活力的年轻人相比,留着八字须、永远穿着一身长衫的何叔衡,确实很不一样。但这并不影响这群年轻人喜欢他,也不影响毛泽东欣赏他。

他办事从来都踏实地很,每次讨论问题讲到动情时,他又总是忍不住抹眼泪。因此,毛泽东便说他:“何胡子是一条牛,是一堆感情!”

程务挺与程咬金的关系(程咬金是什么关系)

1935年2月,从江西转移福建途中,眼看敌人就要追上来了,为了掩护战友离开,何叔衡纵身跳下悬崖。当时,他59岁。

多年后,毛主席提到这位老友,是这样评价的:“叔翁办事,可当大局!”是啊,一起经历风雨的同学,“何胡子”当然是值得主席信任的。

除了以上3位外,毛泽东在湖南一师的同学还有罗学瓒、张昆弟等人。其中罗学瓒牺牲于1930年8月,年仅36岁;张昆弟牺牲在1932年,年仅38岁。

这些人,都没有看到红旗飘扬在天安门上空。

尾声:

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每一次当中华民族到了危难之际,总有一群人会站出来。毛泽东和他们的同学们,正是这样一群人。

我们不知道看着程星龄带来的同学录,主席的内心有着怎样的苦楚。晚年的他,除了时时关照老同学的后人,很少再谈其它。

程务挺与程咬金的关系(程咬金是什么关系)

末了,附上《沁园春·长沙》全词。1925年的晚秋,32岁的毛泽东在去广州的途中,路过长沙,想起了那些老同学,写下了它: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曾记否?当年那些可爱的年轻人,给了中华民族一个希望,并让那个希望变成了现实。

抖店动销抖店体验分提升抖店任何业务可添加微信:ad07668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g8899.cn/16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