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清海军而死的美国人,亲历甲午战败四处演讲:中国海军并不孬

抖店动销抖店体验分提升抖店任何业务可添加微信:ad07668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被清政府寄予厚望的北洋水师,在日军舰队的猛攻下,可以说是不堪一击,以极快的速度惨败。而北洋舰队的覆没,让清政府大伤元气,再也无力组织这样装备精良的军队。为了求和,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让中国在亚洲的地位急速下降,日本则成为最大的得利者。而在战争最前线的北洋水师,瞬间引发众怒。财政拨款这么多,为什么连个地小人少的小日本都打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被清政府寄予厚望的北洋水师,在日军舰队的猛攻下,可以说是不堪一击,以极快的速度惨败。而北洋舰队的覆没,让清政府大伤元气,再也无力组织这样装备精良的军队。

为了求和,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让中国在亚洲的地位急速下降,日本则成为最大的得利者。而在战争最前线的北洋水师,瞬间引发众怒。财政拨款这么多,为什么连个地小人少的小日本都打不过?

为大清海军而死的美国人,亲历甲午战败四处演讲:中国海军并不孬

尤其是战争中,一些官兵的表现,更是让人们觉得,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不战败?

方伯谦,身为“济远号”的总指挥,在战争开始的时候,不仅迟迟不肯就位,而且发现“致远号”与日军殊死搏斗后,不帮忙就算了,还直接逃离战场。

临阵退缩,此乃兵之大忌,其他船舰一看“济远号”跑路,自然心思浮动,无心战事。只是大多数人碍于军规,不敢这么做罢了,但“广甲号”不在其中。

发现有人跑路,“广甲号”随之离开。这一举动,直接导致北洋舰队左翼完全丧失战斗力。牵一发而动全身,失去了左翼的助力,仅仅一个右翼,又怎么能抵抗住敌军舰队的攻击?

更何况右翼也不乏逃兵,首战失利,对士气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之后大大小小的几十次交锋中,北洋水师屡战屡败,没打过一次胜仗。两军从平壤,打到威海卫,一路走来基本没断过逃兵。这里面有将领,有士兵,视军规、视家国大事为儿戏。这样一支贪生怕死、纪律松散、腐朽麻木的军队,怎么可能打胜仗?

就是这样一支在外人眼里贪生怕死的队伍,却也有人为它四处奔走,以证清白。这人还不是中国人,而是一名亲历甲午战争的美国人,他就是马吉芬

为北洋水师奔走的美国人

为大清海军而死的美国人,亲历甲午战败四处演讲:中国海军并不孬

甲午战争结束后,马吉芬重伤回国。那个时候,西方各国都很关注战争的结果。

中国战败后,西方各国普遍认为,中国海军军人素质低下,统帅指挥不力。对日本海军则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他们训练有素,英勇善战。

马吉芬知道这些后十分生气,作为北洋水师的一份子,他亲身经历了这场战争,知道事情并不是这样的。

马吉芬认为西方国家的评价太过片面,那些英勇作战、悍不畏死的同袍们,不应该得到这样的评价,他要为中国海军正名。

为了达成目的,马吉芬开始四处演讲。他要扭转美国人对中国海军的看法,要让世界知道,真实的甲午战争到底是怎样的,让人们知道,中国海军并不孬!

为此,马吉芬特意写了一本书《鸭绿江外的海战》。

通过这本书,可以看到马吉芬对丁汝昌的尊敬,对同袍们的深厚情谊。他说“中国海军,并不是你们所说的那样贪生怕死、昏庸无能”,对于逃兵,马吉芬也坦然承认,不过“逃跑的仅是1艘轻型巡洋舰,1艘炮舰,绝大多数中国海军,都在奋力与日本舰队拼杀”。

为大清海军而死的美国人,亲历甲午战败四处演讲:中国海军并不孬

丁汝昌

对于战败的结果,马吉芬实事求是,“我们处于技术上的劣势,但不要再侮辱我们,我们和那些阵亡将士,应该得到美利坚同胞的尊重。”马吉芬所求不多,只是想让那些英勇作战的同袍们,得到美国人的尊重。

就是这样的心愿,马吉芬完成起来依旧困难重重。刚开始的时候,马吉芬所说的事,还有人相信,但很快就成了笑谈。因为他的大脑在战争中受了重伤,结合他在医院里的一些表现,狂躁不安,扬言要杀人。

人们认为,马吉芬的精神出问题了。

因此他的疯狂举动,在周围人看来是脑子不正常的表现。这些话,自然也被当做了疯言疯语,成为他人的谈资。

然而马吉芬真的疯了吗?并没有,他的病例是这样写的,“右眼视神经损伤,耳鼓膜损伤,肋部、臀部仍有残留弹片”。

然而周围的人对此视而不见,一厢情愿地认为,马吉芬就是受了刺激,精神不正常了,才会做这些可笑的举动。或许他们还在想,中日之间的战争,世界对中国海军的评价,关你一个美国人什么事?人们看重的只是结果,过程怎么样,谁在乎呢?

为大清海军而死的美国人,亲历甲午战败四处演讲:中国海军并不孬

然而马吉芬在乎,非常非常在乎,可惜哪怕用尽全力,依旧没能扭转外界对北洋水师的评价。这让马吉芬的内心,充满了痛苦。每每想起丁汝昌,想起那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袍泽,他的内心总是充满了无力感。

自己救不了他们,也没办法给他们正名,难以排解的挫败感,时刻萦绕在马吉芬的心头。

1987年2月11日,马吉芬在曼哈顿的一家医院饮弹自杀,他的床头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的心属于中国,属于北洋水师”。

而在两年前的这一天,弹尽粮绝的丁汝昌,因拒绝向日军投降,于当晚服毒自尽。

然而在自杀之前,丁汝昌已经被罢了官。只是因为朝廷无人,这才继续让其领兵。而丁汝昌死后,光绪帝下令抄家,还不允许他入土为安。想到丁汝昌的结局,马吉芬写到:“在夜半孤灯之下,左思右想,饮鸩而逝。老英雄当时的感情究竟如何?”

那个令人信服的丁提督,就这么被战争逼死了。两年过去了,马吉芬深感复名无望,生活似乎也没了希望。于是在丁汝昌逝世两周年的那一天,马吉芬含恨自杀。

按照他的遗嘱,马吉芬下葬时身着北洋水师军服,棺木上盖着黄龙旗,那是曾经高悬在“镇远号“上的中国军旗。离开中国时,马吉芬宁可什么都不带,也要带上这面军旗。

为大清海军而死的美国人,亲历甲午战败四处演讲:中国海军并不孬

而在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句话,“谨立此碑纪念一位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却把人生献给另一面国旗的勇士。”墓碑的背面,除了美国国旗外,还刻着一面中国国旗

马吉芬这一美国青年,去世时年仅37岁。他本有大好前程,却为了中国海军四处奔走。即便被当成神经病,马吉芬也不改其志,为中国海军生,为中国海军死,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马吉芬的来历

菲里奥·诺顿·马吉芬,1986年出生于美国匹兹堡附近的小华盛顿镇。马吉芬的家族,可以说是个军人世家。

他的祖父,生于苏格兰,后来移民到美国,参与了美国独立战争。他的父亲,同样投身军旅,参与了美国南北战争与美墨战争,是一名上校。家族中其他成员,也都有参军,其中一个官至陆军少校。

为大清海军而死的美国人,亲历甲午战败四处演讲:中国海军并不孬

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马吉芬打小就有从军的计划。在小镇上读完高中之后,为了成为一名军人,他给议员写信,希望拿到对方的推荐信,好让自己报考海军学院。

议员很欣赏马吉芬的志向,征求了他父亲马吉芬上校的意见后,同意了马吉芬的诉求。之后马吉芬顺利通过考试,1877年成为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的一名学员。

马吉芬的求学经历十分精彩,这名朝气十足的年轻人,是个让学院老师头疼不已的存在。首先在学习上面,他更擅长技术操作性强的学科,比如说,枪炮的使用,船舶的驾驶,蒸汽轮机维护等等。但对于一些理论性科目,马吉芬就学的不怎么样了,是个偏科十分严重的家伙。

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罢了,偏科而已,学校那么多学生,偏科的不在少数。然而在课余时间,马吉芬却热衷于冒险,并带领其他同学一起去冒险。

学生时代的马吉芬,还讨厌繁文缛节,对学院里的一些纪律,更是深恶痛绝。时不时就会搞点恶作剧,每每看到别人瞠目结舌的表情,他总是得意非常。因为惹怒校方,马吉芬被关了好几次禁闭。

然而就算被关禁闭,马吉芬也没消停。禁闭期间倍感无聊的马吉芬,开始和看管员麦克套起了近乎。麦克是一名老水手,有着非常丰富的海上经验,而且年轻时的他,也喜欢冒险活动。两人志趣相投,接触没多长时间,便成为了忘年交。

为大清海军而死的美国人,亲历甲午战败四处演讲:中国海军并不孬

禁闭结束之后,马吉芬决定搞个大的,他的目光瞄向学院草坪上陈列的六门大炮。这六门火炮曾参与过墨西哥战争,战争结束后,被放在了学院以供纪念。马吉芬从麦克那整来几包火药,并将火药灌进这六门大炮。

在某一天的半夜,马吉芬趁着夜色的掩护,偷偷点燃了这些大炮。一时间,巨大的轰鸣声在学院响起,人们恍惚以为是敌袭。附近驻守的部队一听到炮声,立马行动起来赶往事发地。结果竟是个海军学员的恶作剧,着实令人生气。

马吉芬这场恶作剧的后果就是,他再次被关了起来,并受到严厉处分。因为马吉芬的莽撞行事,学院里的玻璃全都被震碎,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在接下来的一周里,工人们恨不得多长两只手,好把这些窗户早日修好。

当然,除了恶作剧的行为令人诟病,马吉芬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堪称是优秀。有一次,一位教授的房子突然失火,马吉芬刚好在附近。发现情况危急后,他不顾自身安危,顾不上多想就冲进火场,成功救出两个小孩。后来这件事传扬开来,马吉芬受到了海军部长的表扬。

为大清海军而死的美国人,亲历甲午战败四处演讲:中国海军并不孬

如果一切发展顺利,按照正常流程,马吉芬会在毕业之后,直接进入美国海军,成为一名美军战士。但事与愿违,就在马吉芬毕业前夕,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特殊法案,规定只有军舰出现缺员的时候,学员才可以递补上去。这也意味着,很多军校毕业的学员,可能终其一生,都上不了军舰。

再加上1884年的美国,海军规模不大,没遭遇什么大型海战,因此能登上舰队的学员就更少了。马吉芬那一届,海军学员102名,只有12个递补名额。军队择优录取,综合考核前12名,才能成为海军军官。而剩下的90人,则发放1000美金的安置费,全部遣散回家。

马吉芬偏科严重,自然没能成为那12个幸运儿。他拿着1000美元的安置费,内心充满了不甘。军校训练四年,海上服务两年,经历了多少艰难挫折,最后却连登上舰队的机会都没有。六年青春,怎能就这样付诸东流?

马吉芬决定到国外参军,成为军人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而在世界一流海军学院学习的经历,是他求职的最大资本。

一个美国人,跑到其他国家参军,不管在如今,还是马吉芬所处的时代,在大多数人看来,这都是一种十分冒险的行为。索性马吉芬从不缺冒险精神,既然有了决定,他开始进一步思考起来。

世界这么大,哪个国家能让自己一展所学?想起中法战争打的如火如荼,马吉芬决定到中国海军服役。然而这个冒险的决定,遭到了家里人的反对。在马吉芬所处的年代,漂洋过海的风险实在太大了,海浪、风暴、海盗等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

为大清海军而死的美国人,亲历甲午战败四处演讲:中国海军并不孬

更何况还是去中国,那个处于战乱中的国家,危险系数太高。此时的马吉芬,刚刚离开校园,没有远行经验,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小镇周围。综合种种,家人怎么能放心呢?

但马吉芬是个倔强的人,年轻人勇往直前、为理想奋斗的性格,他都拥有。最终,马吉芬还是背上包袱,辞别家人,踏上了前往中国的道路。这一别,再见已是多年后。

1885年2月,马吉芬抵达旧金山,在这里写下他的第一封家书。为了让家人放心一些,他在信中表现的十分轻松。他会讲旅途中遇到的趣事,会说自己万事顺利,至于困难则是一笔带过。

马吉芬还特意学了怎么用汉字写自己名字,那是他请中国驻旧金山领事馆的总领事教的,随信件一起寄往家中。同时寄走的还有两张大象的简笔画,他说将来带两头回来。这个时候的马吉芬,和其他美国人一样,以为大象在中国十分常见。

1885年4月,马吉芬成功抵达中国。然而他却不知,自己乘坐的轮船,曾被两艘法国炮舰尾随监视,不过很快就被轮船加速甩掉了。那时中法开战,法国宣布封锁中国海岸,但其他国家根本不在意,仍旧自由出入中国沿海。西方列强不买账,法国也没办法,只能草草结束这场战争。

本是中法之间的战争,却因其他国家的介入而休战,清政府的无能之处,可见一斑。或许也是因此,当甲午战争爆发后,李鸿章才会寄希望于西方各国吧!

为大清海军而死的美国人,亲历甲午战败四处演讲:中国海军并不孬

当然目前的马吉芬,是不知道这个事的,他满怀抱负而来,希望在战场上一战所学。然而当他踏上中国土地的时候,战争已经结束了。这让马吉芬有些茫然,没太多茫然时间,现实问题很快出现,马吉芬得挣钱养活自己了。

要知道他所有活动的资金来源,都是一年前学院发的那笔安置费。从美国来到中国,仅仅船票就是一大笔数目,更何况他还有其他消费。抵达中国后,马吉芬已经没什么钱了。如果再不找份工作,他估计得饿死在这里,更别提返回美国了。

抵达中国的第一天,马吉芬整晚没睡,他觉得自己真得找个地洞钻进去了。当然这只是想想,目前最紧急的,就是解决吃饭问题。第二天上午,马吉芬来到美国领事馆,请副领事派曲克,帮自己转交一份求职信给李鸿章,对方答应了他的的诉求。

不等领事馆来信,马吉芬一回到船上,就听说了船长要去见李鸿章的消息。当即软磨硬泡,跟着对方去了总督府李鸿章看到马吉芬,就问起了来意,得知他想到部队服兵役的时候,很是惊讶。问了几个问题之后,李鸿章对马吉芬很满意。

为大清海军而死的美国人,亲历甲午战败四处演讲:中国海军并不孬

但后来知道他才24岁,就不太情愿了。在李鸿章看来,这个年龄还是太小了,男人三十而立,30岁以下都不够成熟。于是李鸿章决定对马吉芬进行一次考试,如果合格,马吉芬就可以留下来。

两天后,天津水师学堂为马吉芬进行了一场特殊的考试。全程只有马吉芬一个考生,出题的老师却有一群,凭借之前在海军学员的学习成果,马吉芬成功过关,就任天津军械局的教官。他当时年薪130两白银,大约是1800美元,日子过得不好不坏,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大清而战

作为军械局教官,马吉芬有采购军火的权利。这可是个肥差,稍微卡点回扣,就能让人日子过得更舒服。但马吉芬志不在此,他是个正直的军人,不管油水多大,他都没拿过一点回扣。

为大清海军而死的美国人,亲历甲午战败四处演讲:中国海军并不孬

正是这样的品行,让李鸿章对他越来越青睐,频频委以重任。他带领中国官兵,前往英国验收订制的军舰;他提议在威海办一所新型水师学堂,这个建议也被李鸿章采纳,并让马吉芬担任新建的水师学堂总教习。

而在这十年里,马吉芬尽职尽责,为清政府培养了许多海军。这些人在日后的甲午战争中,绝大多数都不是孬种,他们英勇作战,悍不畏死,是一群合格的军人。

1894年,日本赌上国运,举全国之力购买了最先进的军舰。在7月25日这一天,毫无征兆地在我国丰海开战。北洋水师仓促迎战,再加上武器装备比不上敌方,很快就溃不成军。

随后,清政府紧急点兵,马吉芬被任命为“镇远号”战列舰的副舰长,舰长是林增泰。“镇远号”与提督丁汝昌所在的战舰“定远号”,两者型号是一样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为大清海军而死的美国人,亲历甲午战败四处演讲:中国海军并不孬

马吉芬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一天,1894年9月17日,开炮的那一刻,他从一名平和的教习,变成了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战士。站在指挥部的时候,马吉芬更倾向于先发制人,然而中方的战略却是“避敌保船”,这一点让他十分不解。

很快马吉芬便没了疑惑的时间,随着双方开始交火,中方总是被动挨打。

方伯谦见势不妙,不顾致远号正与敌军殊死搏斗,立刻率领济远号跑路,而广甲号紧随其后。跑了两艘船舰,我方形势越发艰难,超勇号扬威号,都在这个阶段失去战斗力。

本来12:12的舰队,一下子变成中方8艘,日方12艘。在这样的劣势下,想要打赢可以说是难于登天。而马吉芬的危机,也随之到来,他所在的镇远舰,当即遭到三艘日本战舰的合围。以一敌三,还是在军事设备比不上对方的情况下,镇远舰很快就变得千疮百孔。

发现战舰受损,马吉芬立刻命镇远号逼近日本舰队,以分散火力。当日本吉野号被吸引过来后,马吉芬下令瞄准吉野号,4门主炮齐发。吉野因此丧失战斗力,带领两艘战舰撤退。

危机暂时解除,马吉芬一回头,就看到了令他终生难忘的场面。打光了弹药的邓世昌,以决绝的姿态,带领致远号,要与日军吉野号同归于尽……在一片炮火中,马吉芬被震晕过去。

为大清海军而死的美国人,亲历甲午战败四处演讲:中国海军并不孬

此时的他身体多处负伤,双眼已经几近失明,在昏迷中被抬进了相对安全的船舱。等马吉芬再次醒来,留下的就是这张被绷带缠绕,满身是血的照片。

这次黄海大东沟战事告一段落之后,马吉芬英勇作战的行为,以及他的光辉战绩,受到清政府表彰,被授予顶带花翎和三等第一级宝星勋章。当然,马吉芬不是唯一在此战中表现出彩的洋人。除他之外,还有另外六位洋人一起受了表彰。

为大清海军而死的美国人,亲历甲午战败四处演讲:中国海军并不孬

1895年2月17日,日军攻破威海卫,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这让马吉芬极为震惊,他猜测可能会战败,但怎么会溃败地如此厉害?还没等他想清楚,马吉芬就得知一个消息,清廷把战事失利的原因,算到了他这位洋顾问头上。

从军多年的马吉芬,清楚地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于是在其他人的帮助下,马吉芬藏在一艘货轮上,偷渡回国。在美国养伤期间,他发现了世界对北洋水师的污蔑,当即愤慨不已,开始四处演讲,为那些英勇作战的袍泽们正名。

可惜的是,马吉芬没等来西方国家对北洋水师的改观,怀揣着遗憾,饮弹自尽。

抖店动销抖店体验分提升抖店任何业务可添加微信:ad07668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g8899.cn/20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