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店动销,抖店体验分提升。抖店任何业务可添加微信:ad07668
他已过花甲,临近退休,却没有等着享受退休后的悠闲时光,提前办了退休手续,回到老家豆腐村,办起了豆腐工厂,这在别人眼中看起来,又苦又累还不赚钱的豆腐产业,却在他手里一年创造了3000万元财富,也因为他的坚持,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豆腐村,重新开始了豆腐产业的传承,还改变了五个村380多户农民的经济状况
他已过花甲,临近退休,却没有等着享受退休后的悠闲时光,提前办了退休手续,回到老家豆腐村,办起了豆腐工厂,这在别人眼中看起来,又苦又累还不赚钱的豆腐产业,却在他手里一年创造了3000万元财富,也因为他的坚持,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豆腐村,重新开始了豆腐产业的传承,还改变了五个村380多户农民的经济状况,为当地的脱贫助了一把力,这个花甲老人是怎么做这么多事情。
这里是农人影纪,本期就和影叔一起了解一下这个山西老人养豆腐创造的奇迹吧!
国企财务提前退休 不顾年迈要办豆腐厂
郭守云眼看就要退休,拿着退休金过着悠闲的老年生活,但是他却偏要提前退休办豆腐厂,这又苦又累的活儿他一个老人能承受吗,尽管家人反对,困难重重,但是郭守云坚定了决心,一定要办。
郭守云,山西孝义市人,今年68岁,在国企做财务工作,收入稳定,眼看马上就要退休了,他却主动辞职,要回老家办豆腐厂,他的想法一出,家里立刻炸开了锅,两个儿子公开反对他,这做生意万一赔了,家里是绝对负担不起的,他的妻子为了反对他,那段时间不给他做饭洗衣服,希望借此能让他转变想法,但是郭守云就是铁了心一般,非要开豆腐厂,郭守云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原来,早在2005年,当地政府推出了一村一品项目,想把豆腐作为一个特色产业,成立一个豆腐加工厂,但是没有经费,需要自己筹备,这块烫手的山芋,村里没有人敢接,除了郭守云自告奋勇去报名,做豆腐对于郭守云来说,是很得心应手的事情,他小时候跟随村里一位很有名的师傅学习过做豆腐,但当时农村有个传统手艺从不传外人,郭守云的师傅却是个例外,他把做豆腐的手艺都传给了郭守云。
慢慢地,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豆腐村很少有人做豆腐,为了生计,大多数人都出去打工了,郭守云想,如果能在这里开一个豆腐加工厂,把豆腐重新做起来,把这个传统的工艺发展下去,村里的人也不用出去打工了,这不是很好的事情嘛,但修建一个豆腐厂和购买设备至少需要300万元,郭守云拿出30多年积攒的近80万元积蓄,把唯一的房子抵押了60万,可还差150多万元他就只能去借,终于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郭守云一边筹备资金,一边建设厂房,三年时间,他花100万建好了豆腐厂,又花了20万从上海订购了一套设备,一切都准备好了。
郭守云不顾自己年迈,顶着压力,搭上自己的积蓄到处筹钱,终于开了豆腐厂,你看好他吗,请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
鸟枪换炮 小豆腐做出大名堂
郭守云做豆腐追求口感的原汁原味,苦心做出来的豆腐竟然不如小作坊的抢手,经过观察才知道,这是一种肾形豆,他大量种植,经过反复研究,终于做出了让大家欢迎的豆腐,随着他做豆腐的技术越来越娴熟,豆腐厂的规模不断扩大,合作的单位也越来越多。
2010年2月份,郭守云的豆腐厂正式投入生产,每天生产2000斤豆腐,郭守云兴高采烈地拿到镇上去卖,但是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他们做出来的豆腐还不如小摊上的豆腐抢手,最少的一天才卖出了100斤,这让郭守云很疑惑,到底是什么原因,自己大厂子里做出来的豆腐竟然不如小摊上的豆腐呢,郭守云私底下问了问消费者,他们说,他这是外地的豆腐,没有本地豆腐的香气。
了解这个情况,郭守云就开始找原因了,2012年,郭守云专门跑到了豆腐作坊,把传统手工做豆腐和工厂机械化做豆腐做了一个很细致的对比,最后,郭守云终于发现,手工豆腐和机械化生产有一个细节不同,那就是豆腐,作坊煮豆浆都是用铁锅,而在工厂里,机械化生产用的是不锈钢锅。于是,他把工厂的不锈钢锅都换成大铁锅,果然生产出来的豆浆豆香味儿浓了很多,但郭守云觉得跟他年轻时吃到的豆腐味道相比,还是差了一点儿。
2012年3月开始,郭守云跑遍了周边的几个县市,到处去品尝豆腐,他有发现,除了加工用的工具不同,水和大豆也很关键,他听说临县的豆腐很有名气,主要是由于当地盛产一种豆子,做出来的豆腐香味很浓,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这种大豆叫做肾形豆,郭守云把这种豆子带回来做实验,做出来的豆腐果然香气浓郁,很让他惊喜,这种味道就是他小时候记忆里的味道,郭守云当即决定以后就用这种豆子做豆腐,当时临县种这种豆子的农户很分散,量也不多,郭守云只能挨家挨户去收,他把肾形豆和本地的豆子按照2比1的比例掺起来,做出来的豆腐消费者很买账。
郭守云为了做出一口儿时记忆中的豆腐,真是锲而不舍,换豆子换工具,终于做出了消费者满意的豆腐,做品牌就要抠细节,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评论区和弹幕发表意见哦。
他还做了豆腐干,豆油皮,素鸡等豆制品,除了和农贸市场合作以外,一些超市和酒店也慕名而来寻求合作,郭守云的豆腐厂每天的生产数量从之前的2千斤增加到了1万斤以上,这样一天就需要消耗6000多斤大豆,郭守云发现,临县的大豆跟不上生产的需要了,并且这个地方交通不方便,每次收豆子都要自己雇车,很不方便,后来郭守云决定自己种植肾形豆,郭守云在临县流转了2000亩山地开始种植,同时把农户种出来的豆子就地收购,看到豆子有了出路,当地就有五个贫困户1000多户种上了大豆,一切看起来都顺畅了起来。
但是这个时候,却发生了一件事,有员工在加工豆腐干的时候,不小心打碎了喝水的玻璃杯,恰巧掉进了正在加工的豆腐干里,结果那批豆腐干全部作废,不能出售,可是问了一圈都没人敢承认,生产部的主任很生气,要辞掉这条生产线上的六名工人,可是郭守云却不同意,这些人都是跟着自己一路走过来,有的已经50岁了,不能因为这点事情就要辞退大家,这样做有点太不近人情了,这还是自己管理不到位的问题,郭守云没有辞退这几个人,而是给员工统一配备了不锈钢喝水杯,修建了更衣室和食堂,对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提出了很具体、很详细的标准。
又一处细节的体现,郭守云并没有苛责员工,而是谴责自己管理不到位才造成这样的失误,这样暖心的老板还真是少见,点赞!
郭守云是个很和气的老人,对人很真诚,尤其对熟人,更是没有防备心,这让他吃了一次大亏,一天,儿子郭建打来电话,告诉他已经供货半年的超市突然关门了,负责人也联系不上,整整40万元的货打了水漂。郭守云和这家超市的老板是熟人,当时并没有签订合同,一般结货款是一个月结一次,而这家超市由于是熟人,就半年结一次款,当时儿子提醒郭守云结款的事情,郭守云笑着说熟人不会欠钱的,结果超市倒闭了,40万要不回来了。
吃了哑巴亏的郭守云意识到,从豆腐作坊转型为现代企业,不仅是设备的更新,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也得跟上,这次的事情,就当用40万买了一个教训吧。2014年在郭守云的工厂正式投产的第五年,他和十几家超市,饭店达成了合作,这么多年的投入终于回本了。
保持传统文化 用心良苦的豆腐情怀
对于家乡的豆腐,郭守云做得不仅是让更多的人吃到地道的豆腐,而是要把家乡的豆腐文化传承下来,于是他苦心打造了一个豆腐博物馆,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豆腐是怎么做出来的。
郭守云63岁那年,生意已经步入正轨,可是他却没有停下来休息,反而做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他每天不去工厂,而是在村里收废品,还告诉大家,这是他扩大豆腐产业最重要的一步,别人家里不用的斗、破罐子,破篮子他都花钱买了下来,从2014年起,光回收这些旧物品就花了20多万元,他到底要干什么呢?
原来,郭守云收集到的这些东西都是是传统手工做豆腐需要的工具,郭守云花了3年多间,投入300多万元打造的是一个豆腐博物馆,郭守云觉得很多传统的东西在慢慢消失,他想通过这个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豆腐的历史,体验农耕文化,他专门去省外找来手工艺人,按1比1的比例做成塑像,真实还原了许多传统的生产场景,郭守云和周边的学校达成了协议,通过让孩子参观这个场馆,来了解做豆腐的工艺。
郭守云是一个有情怀的创业人,他不仅要让家乡的豆腐走出这个小地方,还要让子孙后代知道这个地方的豆腐文化,这一切都源于他对家乡的热爱,为这样有情有意的创业人点赞。
从2017年8月10日开馆以来,每周来博物馆参观游客人数超过500人,聚集了人气,这个场馆和豆腐厂每年的营利超过3000万,在他的带动下,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也纷纷回来办起了豆腐作坊,种起了大豆,郭守云给他们做技术指导,现在本村就有50多家豆腐作坊,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郭守云又承包了3000多亩地种植大豆,另外还有5个贫困村的380多户村民为他种植肾形大豆,平均每户每年靠种豆子增收2100元左右。
郭守云将食品加工和旅游结合在一起,用这种工匠精神回报家乡,用赤诚之心带领群众脱贫,让家乡的豆腐重新换发了生机,把小小豆腐做成了大产业。
如果我们的视频触动了你,请帮忙转发让更多的人受益!
抖店动销,抖店体验分提升。抖店任何业务可添加微信:ad07668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g8899.cn/7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