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本还没有畅销迹象的书写编辑手记,我能说些什么?!出版社编辑需要什么专业能力

抖店动销抖店体验分提升抖店任何业务可添加微信:ad07668

文/林凡凡上海教育出版社本文约6000字,预计12分钟的时间阅读完毕商务君按:这本书已经上市1个月了,豆瓣评分8.7,进入了当当社会科学新书榜前100名。责编说,它目前还没有畅销的迹象,但仍可如实记录下她在做书过程中的思考。作为一个关注业界动态的编辑,我看过很多的编辑手记或营销总结,我发现这类文章大多围绕着畅销书,也就是那些已经得到市场认可的书

为一本还没有畅销迹象的书写编辑手记,我能说些什么?!出版社编辑需要什么专业能力

文/林凡凡 上海教育出版社

本文约6000字,预计12分钟的时间阅读完毕

商务君按:这本书已经上市1个月了,豆瓣评分8.7,进入了当当社会科学新书榜前100名。责编说,它目前还没有畅销的迹象,但仍可如实记录下她在做书过程中的思考。

为一本还没有畅销迹象的书写编辑手记,我能说些什么?!出版社编辑需要什么专业能力

作为一个关注业界动态的编辑,我看过很多的编辑手记或营销总结,我发现这类文章大多围绕着畅销书,也就是那些已经得到市场认可的书。与其说,这些文章在记录努力而又精彩的工作过程,不如说是在骄傲宣告新书大卖。我这篇编辑手记所记录的书——《发光的骨头》,还没有畅销的迹象,所以我没法骄傲宣告,只能如实记录我在做书过程中的思考。

我是《发光的骨头》这本书的责编,但其实做了策划、编辑和营销三方面的工作。所以,这篇文章也是我作为一个社科编辑,发现一本好书,并尝试把它打造成畅销书的过程记录。不一定精彩,但一定真实。

为一本还没有畅销迹象的书写编辑手记,我能说些什么?!出版社编辑需要什么专业能力

发现书稿的价值

编辑与书的缘分,总要从发现书稿开始。我发现《发光的骨头》,是在浏览Goodreads的读者选择奖(Goodreads Choice Awards)时。Goodreads是全球最大的书评网站,是英语世界的“豆瓣网”,每年会由读者投票评选产生年度图书榜单,可以说这个榜单代表了一定的热门程度。

《发光的骨头》的英文版The Radium Girls: The Dark Story of America’s Shining Women是2017年度Goodreads读者投票的最佳历史传记类图书,是唯一一本。榜单中还有其他种类的书。我是社科编辑,比较关注历史类的作品,自然而然就多看了两眼The Radium Girls。缘分的开始在于编辑看了内容介绍,心里怦然一动——挺感兴趣。

为一本还没有畅销迹象的书写编辑手记,我能说些什么?!出版社编辑需要什么专业能力

《发光的骨头》英文版The Radium Girls

就像大多数编辑会做的那样,我请版权部的同事先联系版权代理商。在与版代的沟通中,我们发现,这本获奖的书居然没有同行竞争版权。很不可思议,因为这几年的外版书行情,很多编辑都知道,有些书在出版前就已经被高价买下了,有些书一获奖立刻身价大涨,版权购买者蜂拥而至。

后来我分析,可能有这么几种原因:有关化学元素镭的历史故事,未免显得太小众了;发生在100年前美国的一群无名人士的镭中毒事件,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出中文版应该不会受欢迎;书名中的“镭姑娘”(The Radium Girls)还有可能会让一眼扫过的人误会是居里夫人;当时女性主义话题还远没有现在这样普遍讨论,这本书里与女性力量有关的内容很容易被忽略。总之,粗略看看的话,这本书似乎是没什么引进的必要。

先来说说这本书的内容吧。这是一本非虚构作品,讲述了20世纪初期一段有关美国女工遭遇职业伤害的黑暗历史。众所周知,居里夫妇在19、20世纪之交发现了镭元素,但鲜为人知的是,镭很快就在商业应用和宣传中被神化,一系列带着放射性的镭产品居然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其中一种镭产品是夜光表盘,因为镭能发出荧光,涂于钟表、仪表等表盘上的数字,能让表盘在黑暗中也能看得清。时值“一战”,夜光表盘的生意十分火爆。负责描画表盘的女工,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与镭亲密接触,然后接连地病倒,受尽痛苦折磨,悲惨死去。这本书的内容围绕着这些女工如何中毒,如何遭受折磨,如何求告无门,如何在必死的绝望中坚持控诉公司的贪婪与无耻。

为一本还没有畅销迹象的书写编辑手记,我能说些什么?!出版社编辑需要什么专业能力

相关旧报

一群深受职业伤害的女工起来反抗公司的侵害,努力为自己争取权益。这样铿锵有力、别具一格的叙事,国内很少见。我读了一部分书稿,发现可读性很强。优点很清晰了,卖点还不清晰,但是没关系,卖点是可以挖掘的,毕竟一本能打动这么多读者给它投票的书,不会没有卖点。最后,出于对稀有内容的重视,我决定先签下版权,再从书稿中挖掘卖点。

这其实是比较冒险的做法。从出版业的普遍经验来说,在卖点不够清晰的情况下,选题内容让人感觉熟悉、与读者自身能产生关联的,更靠谱一些;那些让人感觉陌生的历史故事,可能就无人问津。但我相信自己的直觉,这本书的故事或许显得遥远而陌生,但不可能与我们毫无关系。

到了后来,我才逐步感知到,这是一本很能打动人心的书。译者告诉我,她在翻译的过程中常常为书中女工的遭遇感到愤慨和心痛流泪,多次需要调节情绪才能继续译下去。帮我审读文本的编辑,看完后对我说,这本书真的太感人了,快点出版吧。我自己审稿时,也被稿件中很多描写“击中”,多次看到流泪和叹气。这是非常富有感染力的叙事,但同时书籍的内核又是严肃的,作者写这本书之前做了严谨细致的调查和研究。经验告诉我,这样的作品很难得,可以往畅销书方向努力。

对于编辑工作来说,发现书稿的价值永远是最重要的,因为所有的工作都要基于对书稿的价值判断。

尽全力联结读者

一本书要实现畅销,除了内容本身好,编辑工作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尽可能做到位,让这本书尽可能与读者产生联结,与尽可能多的读者产生联结。所谓编辑是作者与读者的桥梁,不只是指出版工作中编辑处于流程的中间位置而已;编辑的桥梁作用是要在具体的细节工作中体现,用细节的力量联结书与读者,而这些细节才是真正的桥梁。

至于《发光的骨头》这本书,既然我看好这本书的内容,那么就要在具体的工作中做好细节,尽全力联结书与读者。以下是我觉得我用心做了的细节。

1. 修改书名

这本书英文原名是The Radium Girls: The Dark Story of America’s Shining Women,直译是“镭姑娘[或镭女孩]:美国闪亮女人的黑暗历史”。说实话,像这样的直译书名是无法使用的。对于不了解这段美国历史的中国读者来说,主书名“镭姑娘”这样的译法,最可能让人联想到的是居里夫人。如果不想读一本有关居里夫人的书,自然也就不会关注这本书。这书名就起到了反作用。其次,副书名里的强烈对比(闪亮与黑暗),在中文语境里总觉得怪怪的,一股浓浓的翻译味,细究起来,并没有多少意思,不能打动我。

所以,从一开始我就决定要换书名。“发光的骨头”有两重含义。第一重含义就是字面上的意思,镭沉积在女工们的骨头里,幽幽地发光,哪怕她们死去、被埋葬,镭也会在地底下发着光——镭的半衰期有1600年。第二重含义,镭姑娘们在绝境中坚持捍卫自身权利,追求正义和尊严,她们身上有不屈的傲骨,她们的精神是闪光的。

这个书名,虽然不能让人看一眼就理解这本书讲什么,但至少不会起反作用,并且有属于它自己的独特含义,也许读者还会好奇“为什么骨头会发光”。就像新经典在2019年出版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也不是什么一眼就能看懂的书名,但一点也不影响这本书的推广和销售,反倒挣来了许多讨论书名的流量。

为一本还没有畅销迹象的书写编辑手记,我能说些什么?!出版社编辑需要什么专业能力

《发光的骨头》实拍图

有人劝我加个副书名,我觉得不需要,因为这个副书名很难取,如果取得不好,还不如没有。而且,这本书必然是需要营销推广的,文案(尤其是封面文案)如果写到位,借助营销推广,完全可以弥补副书名的缺失。

2. 梳理文本,增强可读性

这本书是非虚构写作,文笔很流畅,描写的人物和故事很生动,可读性很强,可以说是如同小说一般好读。但是,译稿原稿是有点欠缺的。虽然译者本身具有丰富的翻译经验,翻译也基本做到意思准确、语言通顺,但是很多译句没有表现出作者的写作风格或感情色彩,文本的文学美感也是不够的。但这种情况,哪怕再退给译者修改,也很难改到让我满意。所以,我决定自己改——把有些地方显得生硬的句子或者用词,改得柔软一些。

举一个例子。“莫莉的牙齿已经全部掉光,下颌骨也不见踪迹,早就已经无法开口讲话,如今这张嘴里仅剩的就是那满口的鲜血。”我改成了:“莫莉的这张嘴,已没了牙齿,没了下颌骨,也没了声音。如今这张嘴里仅剩的就是那满口的鲜血。”这是在描写表盘画工莫莉之死,电影画面感是非常强烈的,那些句子就像是慢镜头特写。莫莉死前,牙齿和下颌骨都没有了,这是实指;但没有了声音,是代指她死了。用排比句式,也是尽量去渲染这种画面。

为一本还没有畅销迹象的书写编辑手记,我能说些什么?!出版社编辑需要什么专业能力

“莫莉之死”相关内容的修改

我断断续续改了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多少个夜晚坐在灯下,琢磨句子的可读性琢磨到头疼。如果是别的书稿,我是不会这样花精力。我也一度怀疑这样做是不是合适,但是一想到文本可读性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和这本书的传播,我又觉得还是得坚持一下。不能说改得多好,只能说力求略有改进。

3. 做一个恰当的封面

封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发光的骨头》的封面构图,我很早就有了想法:在封面上呈现女性的剪影,她们的身上发着星星点点幽暗的绿色光芒,或者呈现碎裂的状态。我觉得这是悲剧的具象表达。在读者阅读之前,这样略显异样的图案可能会给读者留下一些印象;当读完这本书,合上书本的时候,心里可能有很复杂的情绪,看到封面,也许会产生一些共鸣。

作者在书的最后所说,这段历史曾有人记录,但都是从法律和科学研究的角度解读,大家记住了律师、医生们的成就,而镭姑娘作为受害者,只是一个抽象的群体,她们原本是怎样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受过怎样的痛苦,有过什么样的牺牲……历史没有记载,也没有人关心。作者想要通过这本书“公正地对待她们”,她们不应该被遗忘。

我想,封面中应该要有具象的“她”。这本书不只是一段可怕的历史,也是镭姑娘的传记。

我找了一些图文资料,让设计师快速了解这段历史,设计师也浏览了一部分校样,感受了文本风格和气质。在设计之前,我们也充分沟通了想法。最终,封面方案出来时,我想要的设计要素都有了,格调和美感又都胜过我的设想,所以微调一下就定了。

为一本还没有畅销迹象的书写编辑手记,我能说些什么?!出版社编辑需要什么专业能力

《发光的骨头》封面定稿

我也考虑过是否在封面上呈现表盘,因为表盘对于这本书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符号,英文版和繁体中文版封面都用了表盘符号。但是最终我选择在内文里呈现表盘:每个篇章页和每一章节的数字小标题,都置于一个表盘示意图之内。封面仍旧照我的想法去设计。

为一本还没有畅销迹象的书写编辑手记,我能说些什么?!出版社编辑需要什么专业能力

内文篇章页(左)和章节序号(右)中都用了表盘示意图

4. 打磨图书文案

文案的重要性不亚于封面。我总觉得,哪怕书名不出彩、封面不抢眼,只要图书文案足够优秀,也能争取到读者。我说的图书文案,一般指内容简介、编辑推荐语、广告语等需要编辑去“创作”的文字。这样的文字,说简单很简单,毕竟编辑对于书稿内容已经很熟悉了。

但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我越发觉得文案难写。不是说个人能力下降,写不了;而是考虑到图书推广和销售日益转移到线上,读者很难像在书店里那样翻阅书本后判断自己是否感兴趣读下去。现如今读者去了解一本书,或者判断对一本书是否感兴趣,很大程度是上依靠图书文案。换句话说,读者看了图书文案就知道一本书是讲什么,以及自己是否感兴趣。

虽然一本书里的内容就是那些内容,但文案怎样介绍就像是编辑公开评价一本书,把它的亮点、趣味、风格等直接述说给读者。如果编辑不能恰当地把握这些文案内容,必然会与很多潜在读者失之交臂。

《发光的骨头》这本书可以有多面向的解读,有科学、历史、医疗、法律、女性等,我最终在文案中选择了历史和女性,这一方面是考虑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另一方面是考虑了这两个角度更能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共鸣,能在文案层面让这本书更契合当前的阅读潮流。

《发光的骨头》的文案,我写了三四天,写了不到一千字。只看最后结果的话,其实也看不出来多精彩,或者多难写。但写文案的过程实则伴随着各方面的考虑。我习惯在校样阶段做笔记,就是把书稿中对于写作文案有参考价值的内容标记出来,到了真正落笔写文案时,浏览一遍这些内容,然后开始写。

在写的过程中会思考表达什么内容,遣词造句是否浅显直白,逻辑是否顺畅,诸如此类,所以写写改改是常态。还要发给朋友、同事看,问他们读后感,然后再修改。最终改到我觉得大部分人看了这些文案知道这本书在讲什么,并且目标读者会对这本书产生兴趣,我就会果断定稿,不会无止境改下去。

为一本还没有畅销迹象的书写编辑手记,我能说些什么?!出版社编辑需要什么专业能力

《发光的骨头》封底文案定稿。原计划是像大多数同行做的那样,放上名人和媒体推荐语,但最终考虑这些只语片语可能还是无法帮读者了解这本书的大概内容,所以写了两段编辑推荐语

我不敢说《发光的骨头》的文案很好,但感觉大体上还不错。我能这样说,是因为这本书的营销工作是我自己做的,在营销的过程中,文案就像敲门砖,大部分的门敲开了,至少说明这砖是合格的。

5. 营销推广

新书要做营销,这是一种积极主动向读者靠近的姿态,是所有市场书不可或缺的。我当然也有这样的准备,所以在《发光的骨头》付印之后,就拟了一份营销计划,并着手准备营销物料。同行喜欢把图书营销比作打战,拿下一个个曝光推广机会就好像攻城略地,而营销物料就是子弹。《发光的骨头》的营销之战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场硬仗,因为从战略部署、制造子弹到冲锋陷阵都只有我自己。

这几年的营销行情变化非常大,这一点我是知道的。比如传统媒体的内容选择日益偏向原创和保守,并且图书板块的影响力日益下降,对于市场的影响也趋弱;各大好书榜已经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同时,出版机构都在争夺流量,建立自己的品牌,用品牌特质吸引目标读者,在各大平台建立阵地,释放影响力。营销编辑们则穿梭于各大平台,与KOL和KOC建立联系,借助他们的影响力将新书资讯直接推送到读者面前。

我没有品牌、没有阵地、没有流量、没有粉丝,只能依靠这本书本身,因为毕竟它是一本好书,是有一定魅力和号召力的。但这也意味着要耗费很多精力去搜集信息,去与陌生人沟通。

我要做的所有工作,总结起来就是告诉潜在读者,《发光的骨头》出版了,这本书写什么,有什么特色,为什么值得阅读,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去告诉尽可能多的读者,去吸引尽可能多的读者购买和阅读。但没有营销经费的现实,也限制了“各种各样的手段”,图书营销的花样是很有限的,无非是找有影响力的媒体或个人推荐,形式也无非书评、书讯、书单等。

那么,围绕《发光的骨头》,也无非就是去找有影响力的媒体和个人,说服他们,用书评、书讯、书单等形式去推荐这本书。当然,要结合《发光的骨头》这本书的特点进行,比如要尽量找契合这本书风格的媒体和个人。此外,这本书的营销与别的书相比并没有独特之处。

为一本还没有畅销迹象的书写编辑手记,我能说些什么?!出版社编辑需要什么专业能力

《发光的骨头》豆瓣评分(截至本文完稿之时)。有读者认为这本书基本可以锁定本年度最佳非虚构作品,我认为这不是恭维话

营销没有独特之处,不代表工作就是容易的。举个例子,如果我要找某个类别的KOL,除了少数可能是已知的,大多数要在网络上从各种蛛丝蚂迹去寻找。要看大量的信息,从信息中分辨出目标KOL后,再去浏览他们发过的作品和闲言碎语,再试图和他们一一建立联系。当然,不走到最后一步,每一步都可能是徒劳的。这意味着,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曝光,背后也是巨大的工作量。

图书营销是艰难的,但它是一本书抵达读者手中之前,编辑所能做的最后的努力。

如今,《发光的骨头》已经上市1个月了,正如我所预料的,读者的评价很高,我很欣慰。我毫不怀疑这本书会得到更多读者的高度评价,但现实在于书籍本身也是商品,它也有版权期和新书上市期,有市场竞争,时间长了还会积压仓库变滞销,这一切都敦促着编辑要尽可能努力,不能只是慢慢等待好书被人偶然发现。

我已在有限的精力里做了最大的努力。如果有一天,《发光的骨头》重版出来,那么说明我对于这本书的价值判断是对的,我所做的工作是有效的。

如果滞销了,那一定不是书籍内容的问题,而是工作有问题,那么,我也想和大家一起讨论:一本足够优秀的作品,有国外成功的经验,国内读者评价很高,也呼应了国内的一股时代潮流,编辑也下了工夫去打磨雕琢和营销推广,但是最终它没有畅销,甚至都没有加印,问题出在哪里?

商务君最新上线“出版私房课·视频课”

”从0到200万,抖音实战策略全公开!“

欢迎订阅!

为一本还没有畅销迹象的书写编辑手记,我能说些什么?!出版社编辑需要什么专业能力

抖店动销抖店体验分提升抖店任何业务可添加微信:ad07668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g8899.cn/40871.html